1.甘罗十二为使臣的哪些回答妙在哪里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张唐却借故推辞就是怕死, 甘罗就是利用他这一点让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利用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贪婪的心态得了赵5城,又挑起了赵燕之间的矛盾。
2.观《甘罗十二为使臣 150字
《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部儿童话剧,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宋捷文创作。
剧中讲了公元前237年,秦国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不辱使命的故事。甘罗与轻视他的赵国大夫李陶、大将庞暖和赵王斗智斗勇,通过智慧赢得了尊重。
该剧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第二届上海戏剧节创作一等奖。 三十六年来,他一直在儿童戏剧事业上刻苦钻研,埋头耕耘。
这位在国内儿童戏剧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儿童剧作家,对儿童的了解和热爱是从舞台上与小观众的不断交流中开始的。他发现,孩子们爱看戏,可儿童剧实在太少。
1960年开始了专业创作生涯。他遵循剧院创办人宋庆龄的名言:“用戏剧之火点燃儿童的想象力”,为此,他勤奋、多产,每年拿得出新戏。
高产时,一年连出3-4个。他创作的剧本,反映生活及时,儿童情趣浓郁。
他的作品上演率高,仅在儿童艺术剧院上演的就有21台。 他创作的剧目,多次在上海戏剧节获奖。
其中《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部话剧,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第二届上海戏剧节创缉常光端叱得癸全含户作一等奖。他的作品被收集进中国儿童文学艺术丛书《儿童剧十家》。
那些年来,宋捷文先后与其他同志合作创作了《三毛和他的儿子》、二十集儿童电视连续剧《特别中队》,得到广泛的好评。 宋捷文同志年已花甲。
他的创作计划仍排得满满的。在抓紧创作之余,正着手“普及校园戏剧”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普及戏剧基本知识,让少年儿童在自编自演课本剧、小品的过程中,接受美学熏陶,使更多的的少年儿童爱上了校园戏剧。
3.甘罗十二为使臣的剧本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
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的责任感。
本剧人物对白的特点:甘罗是机智、勇敢、善辩,有理有据,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赵王是威严、藐视、狡猾,最后敬佩。
本剧的场景特点:秋末黄昏、人物表情严肃,鼎中热气沸腾,武士的骚动,赵王怒吼,渲染出阴森恐怖的环境特点,为全剧的剧情发展奠定了基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4.甘罗十二为使臣的概括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
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
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问题百科 » 关于《甘罗十二为使臣》的问题(甘罗十二为使臣的哪些回答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