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法律道德来分享社会热点问题
给你写一个范跑跑的吧
四川都江堰某学校教师范美忠,因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不顾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公开说自己毫无内疚之感,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范跑跑因而受到舆论的一片谴责。但富有戏剧性的是,6月7日范美忠应凤凰卫视所邀参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中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相对于情绪异常激动、辱骂、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的郭松民而言,范美忠显得自信、从容而彬彬有礼,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转而理解甚至赞赏范美忠,范美忠俨然变成了一名英雄!
记得鲁迅说过一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范美忠不一定能成为英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勇士”,不同的是,他直面的不是惨淡的人生,而是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轰轰烈烈的人生,他正视的不是自己的鲜血,而是数十个年轻学生可能洒落的热血。
范美忠一定饱读了不少自由的“圣经”和生命的“礼赞”,以至他如此强调个人的自由,如此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不错,他有自私的权利,他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法律从来没有赋予他可以临阵逃跑失职和渎职的权利和自由。
学校和教师对在校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定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更是明确地规定在紧急危险的状况下教师负有保护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法律并非在强人所难,而是由学校和教师的特殊使命和师生之间所处的地位和关系所决定的。范美忠当时的职责在于,他作为正在岗位之上又在第一现象的教师,当时负有稳定学生情绪、指引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使学生尽可能采取最有秩序而又最快捷的方式逃生。
可见,范美忠的行为不仅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违法的行为。如果其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等待他的会是法律的严惩。如果还有人对此持半信半疑的侥幸心理,那就请回忆一下十多年前新僵克位玛依那场大火,多少个贪生怕死率先逃跑的人民公仆和教师被绳之以法。
范美忠的错误在于,他把学校这种特殊场所与普通的需要见义勇为的场所混为一谈。他更不知道,神圣的法律正在他的头上高悬着一把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知者无畏,也许是对这位自认为满腹才华的北大高才生的最好评价!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通常情况下,触犯了法律,其道德的否定评价便不容置疑。然而还可能有朋友为范跑跑叫屈。那么从普通的道德心理上看,范跑跑的所为应当被理解甚至推崇吗?
真正的道德从来就不是伪善的教条,而是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在以一换一的利益损失和利益补偿的时候,我们的道德从不强求他人作出这样的牺牲。然而在数十个年轻的生命与范美忠个人的生命相权衡的时候,我们的道德评价的重心应当偏向于后者。退而言之,我们姑且把生命轻重的理性权衡放到一边,各位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面对数十个朝夕相伴的青少年学生,面对几十颗一时惊恐万状的需要救赎的心灵,面对几十双关切而充满期盼的眼睛,万美忠“义无反顾”地踏出教室的那一刻,需要一种常人所无法做到的坚硬如铁的“勇气”。
结合他后来的言论,其行为显然不是出于紧急状态下一时的头脑短路。如果说无知可以描述范美忠的的不幸,我们已找不到恰当的词来描述范美忠的沦落!
范美忠又是有幸的,其一在于教室还没有垮塌的时候,他们班所有同学都有机会成功逃生;其二在于,在失去近十万生命的国难里,在几乎要让十三亿中国人晕蹶过去的剧痛里,人们已无法顾及甚至无法感觉范忠美给大家带来的这点伤害,得以让范美忠有机会风度翩翩地参加《一虎一席谈》的辩论;其三是范美忠碰上了郭松民这位辩手。
人性确有自私的一面,人性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人性同样有怜悯同类,特别在集体的灾难面前怜悯同类而忘却自我伤痛和得失的本性。不然,我们无法理解感动我们至今的一百多年前泰坦尼克号上的悲壮一幕,我们也无法理解半个月前在抗震救灾中的无数平凡的战士、志愿者和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正是这些人性的优点,才使人类虽历尽劫难,但文明的火种仍不断传承。
2.关于思想品德的热门社会话题
写师德和医德方面的吧。这是社会热点。现在这个社会,世风日下。在老师和医生这两个神圣的职业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越来越抵挡不住功利主义的盛行,这不得不让世人感叹,唏嘘不已。
老师坑学生,医生坑病人的现象时常见诸于报端。具体现象是:
老师方面:强奸学生、骗学生的钱(如:强制培训,收取高费用、介绍学生到不好的不可靠的职业学校(这个主要针对毕业生)或培训机构等,从中收取回扣、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敛财方式我就不多举例了。)
医生方面:收红包、高药费、急救的伤病和疾病患者还进行各种没必要的高额体检、孕妇在医院死亡两三天,家属不知情,医院竟然给不出合理解释等等。。。。不胜枚举。
具体资料自己上网收集吧,一大把呢。
3.怎样关注社会道德热点问题
社会道德的热点问题,是大众传媒追逐的对象,具有较大社 会影响力,也容易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
在通讯和交流日益快捷化的今天,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都不行。在大街上、公交车上、商场里、餐厅里各种信息都在漫天飞舞。
人们争相发表着自己对 热点问题的看法,广播电视里也有专家、学者天天在分析、讨论、研究社会的热点问题。 我们想要关注社会道德热点问题,首先要了解它是什么内容,有什么背景,是由哪个具体事件引起的。
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就妄加评论,或者人云亦云。比如对2005年的“超级女生”选 拔赛,有人非常欣赏参赛者的勇气和表现力,有些人却不同意这么小的年纪参加比赛,耽误了学业,分散了注意力。
有些人还提到这个节目是很低俗的。了解事件的内容、背景、影响等并不难,因为群众关心的也 是媒体所极力报道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也可以通过与人聊天、谈话来了解这些社会热点。但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或扭曲事实,这就需要 我们提高辨别能力,通过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们还可以参与到对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去。要了解社会主流对热点问题的看法,要看所持观点是否违背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没有违反法律。
不要传播违背社会道德要求的言论, 或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情。我们可以参与到讨论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比如给报社写信,在网络社区上发表文章,与网友进行讨论。 热点之所以称为热点,就是因为关注的人多了,形成了舆论。
事件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价值观念、社会阶层、个人素养等的不同,不同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社会鼓励言论自由, 我们关注道德热点问题,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按照这样的想法去做。
但其前提是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道德热点不同于经济热点、生活热点,它涉及思想领域,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可以各抒己见。我们关注社会的道德热点问题,因为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具有普遍性。
我们关注它,看社会上的人都是怎样评论和建议的,这不仅使决策者了解了民意,也使我们普通人有了借鉴和行动的依据。 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引起许多问题的暴露,更快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及早地解决。
例如对“马家爵杀人事件”的讨论,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担忧。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会讨论,各种观点经过几番交战,最后必然得出结论或使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4.求以道德内容社会热点为依据的文章 800字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难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来继续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问了什么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诗人说:道德是半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
哲学家说:道德是愿者鱼儿上钩。社会学家说: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机,好好开车。法官说:道德是调整…………规范的总和。我说;道德是面镜子,不但照己,还可照人。但关键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同的,可它们都是对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么,还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荀子有句话说的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在学校,我们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在学校,我们不能在楼道里追跑打闹。如果楼道里有许多的同学,那必然会撞到其他的同学。在学校,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用电。上操之前,应先把灯关掉。见了老师就向老师问好,这些都是在学校应该做的。
在家里,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能帮家人减轻一些负担。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个东西这种小事应尽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许多尊敬长辈的事。比如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体将父母的枕席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种有道德的表现。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问题百科 » 社会关于道德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