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企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管理粗放 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居高不下。
1996年与1993年相比, 主导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了17.1%,尤其是亏损企业上升了22.1%。成本费用利润率由1993年的11.69%下降到1996年的6.08%,亏损企业则从1993年的10.28%下降到-7.93%,下降了18.21个百分点;二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
特别是亏损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三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5%的企业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半停产状态,19%的企业产品有积压的情况。
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四是质量损失惊人。1996年与1993年比,平均每户企业的质量损失额从256.28万元增加到332.64万元;五是资金运用效率低;六是应收帐款大幅增长。
1996年500户企业平均应收帐款达到12254.6万元,其中亏损企业平均达到8035.69万元;七是管理上“散”、“乱”。不少亏损企业的职工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财务管理混乱。
此外,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虽然制订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 ●管理组织落后 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模。
企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管理粗放 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居高不下。1996年与1993年相比, 主导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了17.1%,尤其是亏损企业上升了22.1%。
成本费用利润率由1993年的11.69%下降到1996年的6.08%,亏损企业则从1993年的10.28%下降到-7.93%,下降了18.21个百分点;二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特别是亏损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三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5%的企业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半停产状态,19%的企业产品有积压的情况。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四是质量损失惊人。
1996年与1993年比,平均每户企业的质量损失额从256.28万元增加到332.64万元;五是资金运用效率低;六是应收帐款大幅增长。1996年500户企业平均应收帐款达到12254.6万元,其中亏损企业平均达到8035.69万元;七是管理上“散”、“乱”。
不少亏损企业的职工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财务管理混乱。此外,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虽然制订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
●管理组织落后 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经过近20年的改革,仍有68.3%的企业不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工艺、市场等情况,采用改革开放前“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2)企业领导的管理普遍幅度过宽。
尽管许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但现在主要领导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会议太多,解决企业大政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3)企业中系统互相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59.2%的企业认为企业内部组织间信息流通存在问题,其中亏损企业的比例高达71.6%;(4)管理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平均占到企业人数的30%。所以人员过多是管理组织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营销环节薄弱 已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的企业只占33.8%,特别是亏损企业比例只有13.6%。在被调查企业中,优势企业营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996年比1993年增长了50%,亏损企业增长幅度较小,仅为24%。
●管理基础工作松懈 亏损企业中只有32.6%的企业制订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贯彻率在80%以上的企业只有47.7%,只有60%的亏损企业开展了一些班组活动。在现场管理方面,能够很好达到现场管理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多。
企业财务指标特别是工作、材料利用率、能耗占成本费用比重等,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都是长期强调的基础工作。但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填卷率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填不出在这些工作方面的指标,反映出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对企业基础管理中心无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问题百科 » 关于单位各项开支出现的问题